UP - logo

Rezultati iskanja

Osnovno iskanje    Izbirno iskanje   
Iskalna
zahteva
Knjižnica

Trenutno NISTE avtorizirani za dostop do e-virov UPUK. Za polni dostop se PRIJAVITE.

1 2 3 4
zadetkov: 37
21.
Celotno besedilo
22.
  • 戰後台灣佛教僧俗關係的轉變及意涵:由台中蓮社、大專青年齋戒會、香光尼僧團考察
    Huang, Shih Ju; 黃詩茹
    Dissertation

    本文主旨為探討戰後台灣佛教僧俗關係的轉變與意涵,時間由1945年以降,並以台中蓮社、大專青年齋戒會、香光尼僧團三個中部淨律道場為個案。首先陳述1945年後的台灣宗教環境,包括大陸僧俗來台,及既有的齋教、日本佛教、民間信仰等同時並存的情形。此期間最關鍵的二者,一為中國佛教會結合政治力量主導推動的傳戒活動,二則是大陸僧人紛紛發展其「宗教專業」,於弘法新地進一步拓展其「宗教事業」,此即建立僧俗關係的重要過程。 其次,以台中蓮社、大專青年齋戒會為例,探討其於1960年代至1980年代由僧俗合作推動的佛學教育內涵,不僅引領中部地區學佛風氣,更帶動一波大專青年學佛熱潮,其造就眾多僧俗人才,包括興起於1980年代的香光尼僧團。然其中也突顯僧俗的理念差異,包括「學佛」與「佛學」的問題,及持戒、處眾的不同風格。 1980年代至今則以香光尼僧團為例,其延續大專青年學佛運動重視青年與教育的精神,以僧俗教育為志業主軸,前者以香光尼眾佛學院為基礎,培育高學歷青年尼眾,使僧團發展方向精英化;後者則以佛學研讀班提供一般大眾基礎佛學教育,在該場域中僧俗間具體化為師生關係。由這些基礎進一步針對跨地域性信徒網絡的說法提出檢討,本文認為跨地域性的網絡確實存在,但未有明顯的信徒性質。 經由分析上述三個個案的僧俗關係,本文認為僧人專業化的取得與應用使宗教成為社會專業分工的一環,並因教育政策而漸具學科性質,僧人為「宗教師」的身分雖仍屬宗教範疇,但其「師」的角色顯然有世俗倫理的意涵,異於傳統以宗教薰陶人之完整性、作為終極關懷的神聖概念。 由本文觀察可見,戰後刻意分別的僧俗至今又再度交錯。雖然當前人間佛教風潮似乎為俗人地位之提升帶來新契機,但僧俗關係尚需更多的對話與經驗累積以縮小理想與實踐的落差,並予以僧俗彼此刺激及適應的機會。
Preverite dostopnost
23.
Celotno besedilo
24.
  • 台灣新聞片與紀錄片產製之歷史分析(1945-2001)
    Han, Hsu-Erh; 韓旭爾
    Dissertation

    本研究試圖以社會歷史取向,審視一九四五年以來台灣新聞與紀錄片在社會的政治、經濟與文化……等相對自主領域交互影響之下的發展形貌。本文將新聞與紀錄片的產製視為一種文化生產,代表的是社會事實意義的「再現」(representation)過程,故在其產製過程中必受到社會中各場域(fields,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的影響。本文將台灣新聞與紀錄片的產製,置在特定社會、經濟、歷史脈絡中加以分析,以了解在各不同歷史階段下,所承擔的角色與意義。 在行文脈絡部分,依據影片產製者及影片類型之變遷將台灣新聞片與紀錄片之發展分為電影新聞片時期(1945~1971)、電視新聞片與新聞雜誌影片(1971~1984)、電視紀錄片與獨立紀錄片(1984~1995)、個人紀錄片與學院紀錄片(1995~2001)等共四階段。依次分章節論述台灣新聞與紀錄影片的產製在不同歷史脈絡中及社會運作過程中變遷的結果。 電影新聞片時期(1945~1971):國營片廠掌控了新聞與紀錄片的生產,其延續日本據台時期的產製模式與運用,將新聞與紀錄片視為政宣的工具,用以形塑國家認同與政權的合法性。其再現美學都以「解釋」(expository)形式紀錄片為主,只在呈現官方所欲呈現之事實現象,暗含強烈的教化意義。 電視新聞片與新聞雜誌影片(1971~1984):電視時代的來臨吞噬電影的消費市場,於是國營片場在影片的產製上快速萎縮,電視媒體成為新聞與紀錄片主要的產製機構,於是電影新聞片轉變成電視新聞報導以及新聞雜誌形式的節目。另一方面國家機器也利用電視聯播節目的形式主導電視紀錄片的產製,而此時受到外在文化氛圍的影響,紀錄片的題材取向轉為關注本土文化,但也由於政治上的持續高壓,使得對台灣本土的關懷侷限於民俗文化或鄉土風情。而「解釋」形式的再現方式仍是此時期主要表現手法。 電視紀錄片與獨立紀錄片(1984~1995):八○年代之後威權統治逐漸瓦解,源於反抗國家機器對主流媒體的掌控,壓縮了反對運動的發聲空間,反主流媒體因而堀起,對政運、社運進行紀錄,反擊主流媒體扭曲的論述,對政治的專制、農村經濟的危機、貧富分配不均、公害污染等等社會問題進行揭發與批判。但隨著反對運動的漸趨沈澱,反主流媒體也面臨解體消失的命運。另一方面,電影紀錄片在公共電視體系的支持之下持續生產,題材更趨多元。而「觀察」(observational)型式的紀錄片美學也逐漸出現在此時期的作品之中。 個人紀錄片與學院紀
Preverite dostopnost
25.
  • Almanacco dei centenari

    Web Resource
    Odprti dostop

    Almanacco dei centenari Descrizione basata su: 1945 Centenary Almanac Almanacco dei centenari Descrizione basata su: 1945
Celotno besedilo
26.
  • Il nuovo Barbanera : lunario universale

    Web Resource
    Odprti dostop

    Il nuovo Barbanera : lunario universale Descrizione basata su: 1945 Il nuovo Barbanera : lunario universale Descrizione basata su: 1945
Celotno besedilo
27.
  • 我國中央與地方府際關係分析:英國經驗之學習
    李長晏
    Dissertation

    我國中央與地方的關係,在歷經臺灣省各縣市實施地方自治綱要、自治二法、精省再造工程,以及新地方制度的施行發展後,已逐漸由監督型或行政保留式的地方自治,和平漸進地轉型至更具實質的或法律保留式的地方治理型態,使地方政府成為一個充分享有管理地方自治事務,以及具有地方發展潛力的自治體。 ...
Preverite dostopnost
28.
  • 戰後台灣勞工運動研究(1945-2000)
    梁雅慧
    Dissertation

    本文選擇跳脫以往既有研究對於戰後台灣勞工運動發展的詮釋角度。因此,從1945年到2000年間,利用異於解嚴的其他時間點,重新劃分戰後台灣勞工運動發展的階段。至於時間點的選擇,關鍵在於1984年時勞動基準法之頒佈實行、勞工法律支援會的成立;1992年時基隆客運罷工事件以及工人立法行動委員會與勞工陣線兩大工運團體確定鼎立;及2000年時全國總工會的分裂、全國產業總工會成立以及八十四工時案。接著嘗試透過時間點所切割出的三個時期,以建構出「禁制時期勞工運動(1945-1983)」、「政治自由化時期勞工運動(1984-1992)」以及「邁向政治民主化時期勞工運動(1993-2000)」三個階段,並更進一步地在這三個階段中,透過國家、政黨與勞動基本權的演變角度,加以認識戰後台灣勞工運動的發展。   研究的結果呈現出台灣勞工運動發展的幾項特質,分別為:一、國家與政黨具有特殊的影響力。二、勞動基本權的形式與實質內容間,逐漸發展成個別勞動權利受到重視的程度遠高於集體勞動權利的結果。三、勞工運動團體間所存在由於議題、訴求、動員方式及國家認同的差異,使得工運團體之間長期以來的互動隱含著極大的對立。   從禁制時期到邁向政治民主化時期的勞工運動發展,國家與政黨透過各樣的方式形塑運動發展的環境並影響發展走向,使得即便過了四十多年的時間,國家與政黨在其中仍然扮演著影響力甚鉅的角色,更使得未來發展令人擔憂。勞動基本權的實質內容,從勞動基準法頒佈實行後長期發展下來,使得集體勞動基本權受到重視的程度逐年下降,明顯地可以看見個別勞動權利重視程度遠高於集體勞動權利的結果。最後,確定鼎立的兩大勞工運動團體之間由於諸多的差異,對於勞工運動發展有著不同的影響力,於未來將形成什麼樣子的影響,則有待後續觀察。
Preverite dostopnost
29.
  • Sul mito dell'Antelami Sul mito dell'Antelami
    Kojima, Yoshie Studi Italici, 1995/10/20, Letnik: 45
    Journal Article
    Odprti dostop

    Benedetto Antelami, scultore e forse architetto, attivo a Parma, ha avuto una fortuna non usuale. Il suo nome, con la data 1178, e attestato dall'iscrizione della lastra rappresentante la Deposizione ...
Celotno besedilo
30.
  • To sstudy American future trade policy through the case of trade friction between U.S.A. and Japan
    Hung, Chin-ming; 洪進明
    Dissertation

    碩士 中國文化大學 美國研究所 85 1950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後, 美國的國力正達到巔峰, 該年美國之國民生 產毛額占全球的34 .2%, 並掌握著全球近50%的外匯存底. 爾後, 隨著美國社會福利費用的大幅增加, 冷戰期 間的 對外經援, 派軍加入韓戰及越戰, 均使得美國的財政負擔日益增加. 1985年時, 美國 打破了77年的紀錄, 首度由債權國轉為 債務國, ...
Preverite dostopnost
1 2 3 4
zadetkov: 37

Nalaganje filtrov